编者按: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。1978年是祖国改革巨变的一年,也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学子与郑航相遇的一年。此去40年,今又在郑航相遇。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特别开设【改革开放40年·40年20人】栏目,邀请20位78级校友回忆畅谈郑航往事。
他们说,我们听,讲述40年曲折而多彩的命运故事,体味他们与时代共成长的人生经验,也让刚入校的千禧“00”后记住前辈的真诚寄语: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新担当!本期我们采访到78级校友郭利合,一起来听听他的郑航故事。
图书馆门前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。郭利合站在图书馆前,回忆着当年的峥嵘岁月。1978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,它是一个转折点,大到国家,小到个人的命运,这一年的高考注定也是不平凡的。在参加高考之前,郭利合曾经在一所公社机械厂工作,他边工作边学习,他的手甚至在工作中受了伤,成为一生的遗憾。如今再谈高考,他怀着无限感慨的心情说:“高考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的命运!”
那时的郑航受客观条件约束,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备。学校当时只有三个左右的班级,每个班级只配备了每两人一条长凳供他们使用。在这种条件下,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情谊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。郭利合谈起了他们那一届的学生会,满脸的自豪。郑航第一届学生会,大家一起活动,一起学习,一起工作的日子总是让人难以忘怀。如今回味着当初年少,郭利合脸上流露的有不舍、有怀念,而更多的是对时光的感慨。对比如今,青春是一首写不完的诗,每一次细品,总是充满着辛酸与甜蜜。
记忆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纬度,面对40年后同样跨入郑航、同样懵懂无知的2018级新生。郭利合也有许多嘱托要讲,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,这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综合能力,让自己为将来走出校门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。一个人要学会用有深度的眼光去全面、具体地看待一件事物,而不只是停留在对人对事浮于表面的肤浅认识。
从40年前跨入郑航的大门,到如今头发花白,郭利合历经半生,而深埋在阅尽千帆、淡泊睿智印象里的郑航情节却从未熄灭。当初追光的少年,打开门,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那个郑航少年。
00后卢丽文说:
2018年的今天,我们不再有1978年的艰苦生活,学校的一切基础设施都配备齐全,先进的科技走入课堂。但78级前辈们对于学习、提升自己能力的热情、面对生活的挫折、毫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。
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,前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懂得人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,并为之努力奋斗。学习英语专业的我,希望自己毕业之际,已能说一口流利准确的英语,听懂一般外文广播和电视节目,写出具有广度深度、语言优美、措辞准确的段落,实现入学的梦想,从事我钟爱的专业笔译和口译的工作。